全息资讯

恐龙也爱吃火锅?四川是恐龙之乡竟因为……

  • 作者: 陈雯
  •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 点击: 342493

时间: 2023-03-20

  如果说西安人民日常是随时可能发现全新古墓,那么四川人民的日常可能是随时踩到恐龙的脚印。

  近日,四川乐山的一家餐厅里就发现了疑似恐龙足迹的凹坑。后经专家团队考察研究,确定它是来自白垩纪早期雷龙的足迹。巧合的是,这个足迹距离乐山大佛仅5公里。这个世界唯一在餐厅中发现的恐龙足迹,它将助力我们进一步了解该地白垩纪早期的古环境、古生态,也为我们日后在乐山地区找到更多的恐龙记录打下基础。
  不过,中国这么大,为什么恐龙们如此中意四川?尤其是四川自贡地区。
  白垩纪期间,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急剧变化,大西洋迅速开裂,火山活动频繁。等到了白垩纪后期,一些陆地由于地势低洼,发生了广泛的“海侵”事件。海平面不断升高,有的地方的海水深甚至渗入到了内陆。按说,在这种情况下,恐龙们无处可去,我们自然也没法找到对应时期的恐龙化石。但是,凡事都有意外,四川盆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恐龙当时首选的栖息地,也尽可能多地保存了更多化石。
  在侏罗纪时期,四川盆地就已经和海洋隔绝,躲过了这次“海侵”现象。
  三叠纪末期的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叫“古巴蜀湖”。等到了侏罗纪,四川盆地内部变得湖泊众多、河流纵横、沼泽广布。同时,这里气候湿热、平均气温较高,因此植物种类繁多,环境也也很适合恐龙的繁衍生息。
  安全的环境加上丰富的食物,谁能不心动呢?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在这里的恐龙们突然有一天集体死亡,被尘封在了历史当中。直到1977年,自贡市郊的大山铺发现了一个化石点,这座被掩埋多年的“恐龙墓”才得以重见天日。目前,我们对这个占地约17000平方米的恐龙公墓挖掘了不到1/6的面积,但已经出土了大量的侏罗纪中期的恐龙类及其它共生的脊椎动物化石。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里恐龙的集体死亡?又是什么让它们的尸体被整齐划一地安放于此呢?
目前来说有三种理论。
  一是原地埋藏论,也就是说,这些死去的恐龙都是“本地龙”和其他本地生物。1.6亿年前,四川地区的天气开始变得干燥炎热,生活环境逐渐恶劣。缺水少食导致恐龙大量死亡,而久旱之后的洪灾则让这些尸体被冲到了相对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了这样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整的“恐龙公墓”。
  二是异地埋藏论,即被埋在这里的恐龙是死后由于各种原因被“搬运”至此的。持这样观点的人是基于此处发掘出的化石完整个体较少,且可以在一些恐龙肢骨上发现搬运磨损痕迹等原因。
  不过多数科学家还是觉得,组成此处恐龙公墓的化石两种埋藏形式皆有——大部分来自异地搬运,小部分来自原地埋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的恐龙并不是会生活在一起的种群。公墓中既有性情温和,常常成群结队生活于地形较低的湖滨平原上的蜥脚类恐龙,也有居于距湖滨稍高而常年蕨类丛生的山林中的剑龙,还有其他一些脊椎动物。这种“群龙荟萃”的现象现在想来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恐龙公墓”是由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两种方式综合而成的。
  当然,我们对这件事还没有一个定论,这也为恐龙的死亡之谜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现在,四川自贡已经是全世界恐龙学者的朝圣地,是世界罕见的侏罗纪化石“打卡点”,而我们努力想要揭开“恐龙之谜”的意义在哪里呢?
  首先,恐龙研究为我们解开了很多生物学的秘密,帮我们探寻人类的祖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同时,研究恐龙也让我们逐渐找到地质运动的规律。通过研究恐龙,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地球的气候环境如何?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历史。
  最后,研究恐龙的消失之谜也是在拯救我们自己。恐龙灭绝,哺乳动物登上舞台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生态位替代。未来同样的事情是否还会发生?如果未来大变天,我们和相关的动物对于生态需求将有何改变?如何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这些需要我们考虑。
  相信这次四川乐山的脚印新发现可以为揭开更多史前秘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恐龙也爱吃火锅?四川是恐龙之乡竟因为……,作者:陈雯,来源: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来源地址: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7034980157276037120)

40届书画赛事
作文赛事

相关内容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