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资讯

《奔流·小作家》小学生作文赏析——雨天晴天

  • 作者: 郑梦洁
  • 来源: 《奔流·小作家》编辑部
  • 点击: 16121

时间: 2025-02-25

作者:郑梦洁    16岁
奖项:一等奖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红楼梦》读后感

闻得“晴为黛影”,终究意不平。

此说法大概是从二人的长相、身世、性格上的清高和言词刻薄之处讲起了。林黛玉和晴雯都是"水蛇腰,削肩膀",且眉眼相似,生得不凡,都因贾宝玉而死,心性高傲,因伶牙俐齿而惹人厌,但细细品读,我发现了二人截然不同的一面。

首先是身世上的差异,林黛玉作为贾母的外孙女,虽早年丧母却也倍受疼爱,算是贾府颇有地位的小姐,晴雯则只是贾母送与宝玉的丫头,只因生得伶俐标致,言谈针线多为他人所不及而受到贾母青睐,虽说宝玉待她甚厚,在封建时代,主仆地位差距仍然极大,在他人眼里她是不被看好的,因此在身份上她比林黛玉要逊色太多。

其次是语言上的不同。两人皆“小性儿”,难免时时与他人闹些别扭,可拌嘴的方式却大有不同。薛宝钗曾说林黛玉,“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可见她的用词精细,戏谑人时也是话里有话,晴雯“嘴尖性大”,却十分直白,取笑打趣简断爽利,因此得罪了许多人。

二人对世事的体察程度也大相径庭。林黛玉十分敏感,“素日是个多心的”,忧谗畏讥而心病重重,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晴雯恰恰相反,她不够谨慎,意气用事,常常是正面与人交锋,偶尔使人难堪却不自知,也酿就了她遭人诽谤的悲剧。

初读《红楼梦》时,我并不喜欢晴雯,关于她的情节或是气着或是病着,她总在一副娇态地挑拔生事,且言行刻薄,醋坛子说翻就翻,偏生宝玉愿意与她亲近,到头落得"多情公子空牵念",令人十分难受。尤其厌恶她与小红说话的情节,其他丫鬟皆"没言语了,大家分路走开”,唯她一阵数落,嘲笑小红地位低下,因此在看到小红后来"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的结局时感到十分解气。

但当细细斟酌,逐渐看到了晴雯的可爱之处。

曹雪芹第一次正面描写晴雯,情节不咸不淡,主要是为了衬托宝玉温柔软款的性格。着墨不多,仅"渥手"这一细节就出神入画地展现了宝玉对女孩的怜惜.晴雯第二次出场,却是在棱角分明地骂袭人.正生着病,白眉赤眼受到李嬷嬷排揎,袭人当然懊恼,气氛本已足够僵持,晴雯不识趣,笑道"谁又不疯了,得罪他作什么.便得罪了他,就有本事承任,不犯带累别人!"引得袭人眼泪涟涟.却不知是本来已对袭人看不顺眼,还是宝玉点头叹息使她醋意骤增,总之这番不满的话,不甚顺耳,着实真诚,让我总不能不怀疑起袭人"枉自温柔和顺"是否真诚心了。

晴雯素日娇惯非常,但重要场合从不缺席.袭人回家后,晴雯麝月一同服侍宝玉,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道着“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得知宝玉的雀金裘被火烧破,且无人能补时,又言着“没个福气穿就罢了,这会子又着急”带病工作,细细缝补。

晴雯口无遮拦,做事却是爽爽利利。她拒绝宝玉为她篦头,冷笑他和麝月"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并摔帘子出去,却又凝神细听,不满宝玉说她“磨牙”,千伶百俐的鬼灵精形象跃然纸上。她同碧痕拌嘴,却迁怒不给林黛玉开门,也才引得了黛玉葬花这一知名情节。

晴雯性急,但正直要强,当听到坠儿小窃时,她“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从不遮掩,从不拖延.她拒绝宝玉"蝎蝎螫螫”,素日“使力不使心”,不甘落人后.斗嘴时说"惟有我是第一个要去,又懒又笨,性子又不好,又没用,"受夸时只佯憨傻笑,心满意足。


敖婞予    9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晴雯活泼伶俐,一颗童心,也偶尔弄巧。描写他唬麝月玩耍的一段极其精彩,她“仗着素日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便蹑手蹑脚的下了熏笼,随后出来”,她害怕宝玉受到责罚,一边劝着宝玉读书,一边心生一计,挑唆他装病搪塞,实在可爱.私自纳罕,此时的她已被顽皮滤去了刻薄与刚烈,最是讨喜欢了。

晴雯从不受软气,敢于顶撞.身为仆役,他甚至敢与宝玉闹不和。在不妨摔了扇子之后,他不愿受宝玉压派,直言“二爷近来气大的很”,且明公正道指出他与袭人“鬼鬼祟祟”,十分光明磊落,更令人肃然的是,提起主子的彩头,她能毫不稀罕地说“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也许她无理取闹,不知好歹,但在这个缺乏个性的滴水成冰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有勇气撇去奴性呢?这种主仆平等的思想,与秋纹等人“只领太太的恩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得以使她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而为世人所嫌。

晴雯敢于担当,洁身自好。她拒绝与宝玉同寝或共浴,病重时却绞下指甲,与宝玉留作纪念,那种爽利,临死不减,只多了几分深情。“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其贞洁与无辜,可见一斑,那时,她也曾后悔轻狂,"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坚是在一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彼时如此下场,又何须当初一片冰心玉洁,女儿心性?素闻常只言惹人恼,谁知无福着人疼!

也愈正是如此,愈爱其人品,愈恨其死因。皆因素日无意伤人,落得背后言语,“寿天多因毁谤生”。王善保家的潜心暗算,只言她仗着模样标致,一张巧嘴,妖妖娇桥不成体统,王夫人一生妒恨轻狂人,且触动往事,愤然信以为真,不足为奇。唯有王熙风一番言语,倒是耐人寻味,"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没都没晴雯生得好。论举止言语,他原有些轻薄,方才太太说的倒很像他,我也忘了那日的事,不敢乱说。"既用三言两语阐明了事实,又借用"忘了"这一借口,使王夫人和宝玉双双不被得罪,可以说是圆滑精妙到无懈可击了。

彼时王夫人见过晴雯,同意抄检大观园,凤姐又只得诺诺应着"太太说的是,就行罢了,"又见王夫人盛怒,更是"纵有千百样言词,此刻也不敢说,只低头答应着”,其看长辈脸色行事的谀媚之态与处事圆润的特征,"真真乘觉非常",于是心底比起恼王夫人,恨凤姐更甚;纵然他没有义务为晴雯争辩,他也该保持如一态度,可恨晴雯已死之时,她又与宝玉假怜惜,"你提晴雯,可惜了儿的,那孩子模样儿手儿都好,就只嘴头子利害些。偏偏儿的太太不知听了那里的谣言,活活儿的把个小命要儿要了。"又许着用五柳儿来顶替,两面三刀,使宝玉喜不自禁。身为读者,却只能旁观叹惜,凤姐为何能讨得喜欢?是因为总给自己的下一句话留着余地吧。晴雯缺少了这种能力,处处生非,“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充着大半个小姐行事,且平时风风火火,受到众人指摘时却百口莫辩,也是她死亡的原因。只好暗暗庆幸凤姐为人正直,少有阴损罢了。

比起林黛玉,晴雯多了许多要强,少了许多眼泪,比起王熙凤,晴雯多了几分伶俐,少了慎密心机。他人暗斗时,她总在明争,可叹那"斑斑泪血,洒向西风",落得暗剑袭人,死后亦不分明。那囚笼般的世道里,直率真诚被看作轻佻,风流灵巧被当成"病西施",反抗的勇气更是被视作毒素。好在香魂虽散,总有人睹物思人为其叹,《芙蓉女儿诔》便是宝玉为她自写下的祭词。多情公子一往情深,使用"卿"来尊称,算是小小的遂了晴雯渴望平等的愿望吧。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从此爱芙蓉,不怨东风,冷落地开在清秋,使我想起她.禁不住痴想,如果真有晴雯,一定要为她发声,使她为人不受贬褒,平安喜乐,保持个性,如果还不够,那么,我愿意成为她,坦率,真诚,有傲气,能够惯着自己的要强,偶尔争风使小性儿,愿一片冰心,也能敢爱敢恨,愿那霁月逢时,彩云终不散,愿生前可待,雨后天晴……

作文点评:

这篇读后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和晴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展示了作者丰富的阅读体验和独到的见解。文章语言生动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文征稿:

全息作文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张一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40届书画赛事
作文赛事

相关内容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