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资讯

《奔流·小作家》小学生作文赏析——旧社会的牺牲者 --读《骆驼祥子》有感

  • 作者: 甘汶浩
  • 来源: 《奔流·小作家》编辑部
  • 点击: 1513

时间: 2025-03-10

作者甘汶浩     13岁
奖项二等奖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今成一丈夫,坎坷愁风尘。”--题记

最近几天,不知为何突然就想念老舍先生,想念他的文笔,想念他的文学底蕴,因此往书店购一书《骆驼祥子》来翻阅,感触颇深,故写此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因长期生活在市井烟火之中,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具有浓厚的京味儿,同时又包含对旧社会生活的讽刺,无不显示出其别具一格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骆驼祥子》便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代表作之一。

《骆驼祥子》这本书通过描写一个名为祥子的底层人力车夫的悲剧故事,展开了一幅底层贫苦市民痛苦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及旧中国的黑暗,抨击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无情剥削和残忍压迫,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故事发生在旧社会的北平,那是一个黑暗、具有矛盾的时代--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人民无以为生,工商业也受到了种种打击,许多破产的农民走上了去城市发展的道路,而祥子便是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个。初到城市,他满怀希望,努力好强只为买上自己梦想的车,可他却惨遭现实的蹂躏;三起三落,使他再也无法拾起希望的火种,成为了一个自甘堕落的人。

是什么让祥子从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呢?是信念,是现实,是周围的所有人。

信念之光

信念的光曾照耀着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使他不曾放弃,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努力仰望星空,朝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而进,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努力生活,坚持活下去;那时的他自尊要强,乐于助人,即使自己的车被乱兵掠去,而自己只得到了三匹骆驼,他也只是咬咬牙,卖掉骆驼,继续省吃俭用,为了梦想而奋斗;这也告诉我们:即使经历什么事情,也要永燃心中理想的火种,指引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高夕雯     14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现实之海

可后来的他,经历了三起三落,思想不断的歪曲,生活也不断地恶化;祥子的愿望便是买车,他三次离理想近在咫尺,却每次都因社会种种而破灭;他已经淋过太多次暴雨了,心也早就破碎不堪,仅靠小福子这最后一根稻草支撑着,可随着他知道小福子不堪“白房子的屈辱而含恨自缢的那一刻,他已经不是原来争强好胜的祥子了,而是变了个人,变成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混混,理想也早已经沉失于现实之海,不知去向,成为了一束他永远无法出没的光。如果他可以坚守理想与信念,在现实之海奋力前行,总会到达理想之岛,结局也将截然不同。

人性之恶

旧社会是贵族的乐园,是穷苦人民的屠宰场。它就像一个筛子,筛啊筛,将那些穷苦人民全都淘汰出社会竞争的游戏,在那个时候,他们甚至不配亲自执手自己人生的棋局,只能听天由命。而祥子也曾拼命去参与这场游戏,可社会之险不允许,人心之恶不允许:轻视祥子的杨太太、心狠手辣的孙侦探、自私自利的刘四爷、粗俗市侩的虎妞,还有给予祥子最后希望,却又将其掐灭的同样可怜的小福子等,他们都是祥子一生中的过客,却给祥子的灵魂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在那个病态的社会,真正令人绝望的,不是贫穷带来的饥饿,而是人性之恶带来的精神死亡。”文中每一个人的丑恶人性,都为祥子的堕落埋下根蒂,因为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如果人人都可以保持友好,那么就不会有一个又一个“祥子”出现。

看完全文,心潮澎湃难以平复。祥子如此艰苦卓绝地为了理想而奋斗,现实却把他一次又一次打翻在地,最终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而在那个时代,像祥子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就如植物,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暴风雨,最后成为行尸走肉。

老舍先生用这部书向我们呼喊,呼喊着对光明的向往,对新社会的期盼,我们也必须像曾经的祥子那般,怀抱希望,唱响理想与信念之歌,不屈于一切社会的打击,朝着自己内心的目标迈进!

“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后记

作文点评:

这篇读后感对《骆驼祥子》的解读深刻且全面,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原著内容的深入理解,还通过祥子的命运变迁,深刻剖析了旧社会的罪恶与人性的复杂性。

作文征稿:

全息作文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张一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40届书画赛事
作文赛事

相关内容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