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小作家》中小学生作文赏析——寻那一抹白
- 作者: 沈丹青
- 来源: 《奔流小作家》编辑部
- 点击: 987
时间: 2025-08-27
作者:沈丹青
奖项:特等奖
原文
对白有种近乎偏执的热爱。
文具中处处可见白的身影:笔袋底色是温暖的米白,笔杆是素净的白,修正带是半透明的白,就连纸张也是干净的冷白。
忆幼时,见张晓风笔下栀子:"那种柔和的白色是大桶的牛奶里加上那么一点子蜜,在阳光的烤炙中凿出一条香味的河。”便浑身震悚:那桅子,不正是以素净之姿立于枝头这片‘空白’吗?它无需姹紫嫣红的铺陈,却在这份‘留白’中,以阳光为媒,将最浓烈纯粹的芬芳‘凿’了出来,充盈了整个空间。
此中真意,在东方水墨的至高境界里凝练升华,名曰“留白”。 水墨丹青的魂魄,往往在那大片未着点墨的素宣之上。“于无色处见繁花”,白宣纸上寥寥数笔丹青之外,便是大片的留白,给画以无限张力,予观者以无限遐想,而至线条与色彩无法达到之境界。正是这看似“无”的空白,赋予了画面呼吸的韵律、想象的翅膀,乃至超越笔触与色彩的磅礴意境。 诚如笪重光所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留白,非空洞无物,而是蕴藏万般可能的“虚怀”之境。
这“虚怀”之境,亦是人生画卷不可或缺的底色。 恰如《解忧杂货店》中的箴言:“正因为是一张白纸, 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人生路上,那些未曾填满的计划表,那些静默独处的时光,那些悬而未决的思考,不正是珍贵的留白吗?它们不是虚无,而是腾挪周转的空间,是容纳未知惊喜的“谷”,是孕育无限可能的“有”。 “虚怀若谷,有即万物,大道至简,莫过于此。”
生活中若是少了白,想来定会索然无味吧:蓝天少了白云,显得空旷而了无生机;红唇少了玉齿,红颜也失了姿色;红瓦房少了白墙,那浓烈的色彩便失了层次……可见,无论是自然造物还是人间烟火,“留白”都是赋予节奏、平衡与生机的关键笔触。
望着纸上的那片空白,人生如绘,当在该泼墨时淋漓挥洒,亦当在该留白时懂得收束。铺彩赋予生命华章,留白则涵养其气韵与未来。懂得‘白’,方是圆融通透的人生境界。
原来,那一抹白,是一种艺术的语言,给人以旷神的想象;白,是一种通透的哲学,给生命做减法,懂得取舍之道,腾出空间留存美好;白,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做事留有三分余地,才会有无限生机。
望着纸上的大片空白,我豁然:或许我应多给自己留一抹白。那么,让人生就在该铺彩时淋漓挥洒,在该留白时懂得收束。张弛之间寻得那一抹恰到好处的白。
这篇散文对“白”的解读深刻且独到。作者从文具、花草等日常事物引入,借栀子、东方水墨阐述“留白”之美,进而升华至人生哲理,指出人生亦需留白,它是容纳未知、孕育可能的“谷”。文章语言优美,如将栀子比作在“空白”中绽放芬芳,生动形象。论述层层递进,自然流畅,把“白”从艺术、哲学层面延伸到生活智慧,让读者领悟到,懂得“白”方能拥有圆融通透的人生境界,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全息作文网首页点击【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