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小作家》中小学生作文赏析——三十万的眼眸
- 作者: 陈馨恬
- 来源: 《奔流小作家》编辑部
- 点击: 310
时间: 2025-09-04
作者:陈馨恬
奖项:特等奖
原文
万家灯火明朗,点点处,应是吾国。懵懂不识“国“字义
孩提时的我磕磕绊绊地被领着启蒙,口里生硬地念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总是对口里的诗一知半解,“国”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蝈蝈”?
南京似乎总是阴雨拜绵,清明时节的风吹起菊花的花瓣。我步入“南京大屠杀”无端的沉重蓦地扼住喉咙,使人下意识地放轻呼吸。目光流淌于展柜,由这角流至那角,展品带着历史的风霜,千年前的辉煌所留下的金银琳琅,但褪不去的陈旧仍在疾呼:它虽是历史,却从来不远! 沉重的脚步继续向前,巨型浮雕矗立在我的眸光前:它高大地似乎要做擎天之柱,青石灰的色调几乎要使人永远陷入沉默,纷复繁杂的人面在视野中矗立。耳边响起解说员的声音,“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为了纪念三十万南京大屠杀逝去的人民而作。三十万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一个省差不多的学生总数……”我倏地停住步子,细细端详面前的人脸:那是一张小孩的脸,却枯瘦地像黄土高原的树皮,眼睛因为惊恐而瞪得分外大,装满了愤怒、恐惧、无助、迷茫……,却……我直起腰环望四周的小孩,终于发现那眼眸里没有半点孩子气与天忧无虑。我不禁有些颤粟。他怎么会这样呢?他本不该如此啊,所有三十万人也不该如此啊!他们应该同我周围的人一般:上班、下班、玩耍……在四季三餐里享受着人间烟火气的小确幸,而非如此。他们同样是活生生的人,会哭,会笑,会过或许平淡或许不凡但绝非如此的生活。
幼时的诗几乎脱口而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们的国破了,于是三十万灵魂长眠于这座被血染红的金陵城。
我多想好他们亲口诉说如今的新中国:再也没有孩童的眼神染上惊悚;再也没有壮志凌云的青年半路梦死;再也没有那座“血”金陵。这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盛世如画、山海河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的雨还在下,我好像听到三十万亡魂的应答,有三十万滴雨为此而大恸。
何为国?此处吾心安宁,人间烟火,是吾国。
点评:
这篇文字以深沉的笔触,引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廊,直面南京大屠杀的沉重记忆。作者从孩提时对“国”字的懵懂,到在纪念馆中亲眼见证三十万亡魂的悲壮,情感层层递进,震撼人心。巨型浮雕下,孩童枯瘦的脸庞、惊恐的眼眸,让人痛心疾首。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梦想的生命。结尾处,对新中国盛世的向往与三十万亡魂的应答交织,升华了主题:国,是心之所安,是人间烟火。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全息作文网首页点击【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