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资讯

郭进拴|李白《清溪行》鉴赏

  • 作者: 2855510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71

时间: 2025-11-15

 郭进拴|李白《清溪行》鉴赏
《清溪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创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当时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被清溪水色所吸引,挥笔写下此诗,寄托喜清厌浊的情怀。

## 一、开篇直抒,突显水之特异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诗人开篇便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历四方,见过无数名山秀川,但唯有清溪之水让他有“清我心”之感,直接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突出清溪水色的特异。这种特异不仅是视觉上的清澈,更能让诗人心灵得到净化,可见清溪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 二、衬托对比,尽显清溪更清
诗人运用衬托手法,以新安江衬托清溪。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曾用“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描绘其清澈。然而,诗人却发出“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的疑问,意思是新安江哪能比得上清溪这般清澈见底。通过与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清溪的清澈程度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三、精妙比喻,描绘如画之景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他以“明镜”比喻清溪,将两岸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梭,它们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清溪之中,就像“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一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倒影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清溪的清澈与周围环境的优美宁静。宋代胡仔评价此句虽有所承袭前人,但“语益工也”,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 四、情景交融,抒发落寞之情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诗人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出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傍晚时分,猩猩的哀啼声传来,这声音徒然让悲伤感染了远方的游子。诗人离开繁华却混杂的长安,来到清澈见底的清溪畔,虽有“清我心”的感受,但他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此时不免感到心灵上的孤寂。一个“空”字,显示出诗人的漂泊无依,猩猩的啼叫更增添了这种孤寂与悲凉,流露出诗人内心落寞郁闷的情绪。

总体而言,《清溪行》通过对清溪水色的细腻描写,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清溪的清澈之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表达了对清溪水色的喜爱,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对理想的追求。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书画赛事
作文赛事

相关内容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