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资讯

郭进拴|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鉴赏

  • 作者: 2855510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89

时间: 2025-11-15

郭进拴|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鉴赏

《江夏赠韦南陵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当时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放还,于江夏逗留时意外遇见长安故人、南陵县令韦冰。刚遇大赦又骤逢故人,让他惊喜交加,悲愤之情喷薄而出,遂写下这首沉痛激烈的政治抒情诗。

## 一、独特的构思与梦幻般的情感转折
这首诗构思浪漫奇特,诗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这一机缘,敏锐地捕捉到其中喜剧与悲剧交织的元素,将其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的过程。诗开篇进行倒叙,追述往昔。安史之乱爆发,韦冰远赴张掖,李白避地三巴,二人天各一方。叛乱初平,肃宗返京,李白却蒙冤入狱,被流放到夜郎,自觉余生凄凉。此时他想起长安旧交应已随驾返朝、春风得意,而自己只能在梦中与他们相见。然而命运弄人,他遇赦后竟在此处与故人相逢,惊喜之情如堕烟雾。从开头到“苦心”句,诗人概括追叙骤遇的惊喜,寄寓着自己和韦冰两人的不幸遭遇与不平情绪,同时在迷惑不解的思绪中,蕴含着对肃宗和朝廷的含蓄讥讽。这看似如梦般的惊喜描述,实则是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昔日爱国壮志与济世雄图皆成迷梦,只剩真实的悲剧。

## 二、复杂情感的细腻表达
### (一)感激与无奈交织
诗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在相逢的宴会上,绣衣权贵为他斟酒,礼遇甚厚,但他们只是爱慕诗人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他。诗人“病如桃李”,有苦难言,这体现出他在被人追捧下的无奈,以及无人能懂其内心痛苦的孤独。 
### (二)壮志难酬的悲愤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通过今昔对比,昔日能骑天子赏赐的大宛马,何等风光,如今却只能乘坐缓慢的劣马,出入诸侯之门,处境凄凉。这一对比深刻地表现出诗人人生的巨大落差,以及壮志未酬的悲愤。
### (三)旷达与狂放的交织
面对苦闷,诗人试图借酒消愁,“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夸张地写出饮酒之多,希望能让寒灰般的心境重新焕发生机。他提及“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以山公自比,展现出一种旷达的姿态。然而,“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又表明山水僧意无法真正排解他心中的烦闷。于是他喊出“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这种狂放的言辞,是他悲愤情绪的极致宣泄,将内心的不满和愤懑推向高潮。

## 三、强烈的时代悲剧色彩
这首诗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在唐肃宗和永王李璘的夺权内斗中,李白成为牺牲品,蒙受奇冤大屈。他的不幸遭遇并非个例,而是那个动荡时代众多有识之士命运的缩影。诗中对自身和友人遭遇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朝廷的昏庸,以及贤才不被重用的社会现实。

## 四、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作为李白的作品,此诗充分展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诗人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如“愁来饮酒二千石”“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想象丰富奇特,将现实与梦幻相结合,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冷酷境遇中的觉醒,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方式,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总体而言,《江夏赠韦南陵冰》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它以独特的构思、丰富复杂的情感、强烈的时代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创作水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书画赛事
作文赛事

相关内容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