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能“剪纸”,还能“写”书法
- 作者: 刘亚敏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7036
时间: 2021-03-01
本报记者 徐艳
9月20日上午10点,日照市首届文博会黑陶展区已经全部布展完毕。据介绍,本次文博会共有300多件黑陶作品与市民见面。这其中,黑陶能被用来“剪纸”、“写”书法,让人感觉很新鲜。四千年前“古人”
“穿越”现场制陶
20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了日照市首届文博会的黑陶展区。
一进入日照黑陶展区,一个用木头和芦草搭建的草屋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草鞋、草帽、草垫子,让人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古代。正在黑陶展区布展的日照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邢葆东给记者讲解了这个茅草屋的寓意和用途。
邢葆东告诉记者,日照黑陶从最初的使用品转变到旅游纪念品,又到现在的收藏品和艺术品,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日照的文化名片。
“这个场景的搭建是为了还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文博会期间将会有四千年前的‘古人’穿越到现场为市民现场制陶,让市民直观地感受黑陶的历史传承过程。”邢葆东说。
制作香港回归黑陶
用十万根泥条
邢葆东说,本次布展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就是前面提到的“古人真人秀”,还有一个是展示近年来获省级以上表彰的黑陶精品,另一板块是展示黑陶艺术家的个性作品。“一件优秀的黑陶作品,要求制作者有思想,敢突破,创作的作品还要有历史、有文化、有艺术。”
“这件黑陶作品叫‘盛世龙平’,是1997年时,专门为香港回归制作的。作品的制作历时7个月,用了10万余根泥条。中间雕刻的56条龙代表中国的56个 民族,最上面的长城代表中华民族,最下面的两条龙代表着长江、黄河。该作品创作完成后在1997年代表日照在北京展出。”邢葆东说。
除此之外,记者还看到有专门高仿古老的龙山文化的黑陶作品,也有和民间艺术相结合的浮雕作品,陈列在黑陶展区内。
两传统文化融合
创新出黑陶剪纸
在个性展区,一幅黄底黑体的“龙剪纸”作品特别引人眼球。邢葆东告诉记者,这并不是普通的剪纸,而是用黑陶做出来的剪纸。
“黑陶剪纸是对黑陶艺术的一种创新,用黑陶和民族文化结合把黑陶的艺术展现出来。”邢葆东说。“这种作品难度很大,在创作时一不小心就会断裂”
除了剪纸,还有四副白底黑字的梅、兰、竹、菊的书法作品似乎跟满展厅的黑陶“不搭调”,其实这也是黑陶艺术家们的创新之作。
“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流畅的字迹,娴熟的笔法,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是用黑陶“写”出来的。
“黑陶书法不仅要求制作人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刻字的力道和技巧更要特别注意,否则也很容易断裂。”
邢葆东说,黑陶书法是这次黑陶展区的一大亮点,也是首次向市民展示,“黑陶文化是无止境的,黑陶艺术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即兴发挥。”
据悉,20日,黑陶展区全部布展完毕,届时将有20余名黑陶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向市民展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