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资讯

湘淮两栖的晚清名将彭玉麟

  • 作者: 陈婷婷
  • 来源: 未知
  • 点击: 5179

时间: 2015-08-28

  晚清名臣彭玉麟年少时,也曾在“明远读书台”读书。又是一位跟合肥结下深缘的外地名人。
  翻找《肥东县志》,上面有如此记载: 北宋年间,张持正在庐州当官时,访知梁园有鲍照读书处,就地建亭,取名为“俊逸亭”。清代,举人蔡邦燮在旧址设塾授徒,重修此亭,而取鲍照之字更名为“明远台”。其位置,在梁园镇西南角,于民国初年被毁。抗日战争时期,合肥县肥东办事处于旧址建中山纪念堂,不久即倒塌。解放前夕,此处仍有数块明远台碑石。解放后,梁园区公所建房于旧址。
  那么,“梁园中学内部”说可以排除掉,只需找到“梁园区公所”。毕竟年代不久远,这回消息灵通多了,经过几番打听确认,那位卖饮料的刘师傅说得对,它的旧址,的确应该在那栋住满离退休老人的楼房处——区公所——也已经消失了。 于县志中,还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晚清名臣彭玉麟年少时,也曾在“明远读书台”读书。1985年,在读书台旧址,人们施工时掘得一座残碑,上面刻有“余乡彭刚直少时曾读书于此”,刚直,是彭玉麟死后朝廷赠的谥号。
  彭玉麟祖籍湖南,出生于安庆,其父彭鸣九,曾任梁园镇巡检一职,廉洁明干。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曾为其作传,称其:“推为皖中循吏之最”。 彭玉麟随父亲住在梁园,求学于蔡邦燮,正是其得意门生。玉麟长到十六岁时,彭鸣九因母亲病逝而回湖南老家奔丧。不料性格方正的他,受到族内恶徒欺侮,竟然忧愤而死。 失去父亲的玉麟一边发愤读书,一边在衙门做点小差事养家。后来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成为湘军水师统帅,近代中国海军奠基人。此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美名而著称于世。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著名学者俞樾,称其为“咸丰、同治以来诸勋臣中始终餍服人心,无贤不肖交口称之,而无毫发遗憾者”的“唯一一人”,评价之高,世无人能及。
  彭玉麟在个人感情生活中的浪漫,和他处世的铁骨一样令世人惊叹。他曾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因父母反对而未能在一起,只能各自另娶另嫁。恋人于韶华之年在夫家难产而死,得知消息,痛悔不已的他发誓此生要画一万幅梅花图,以纪念她。她的闺名就叫梅姑。他说到做到,以四十年时间,画成梅花万幅,每幅必自题一诗,寄托相思追忆之情。且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
  妻子死后,彭玉麟终生未再娶。 彭玉麟因字“雪琴”,时人称之为“雪帅”,听上去极其风雅,但此人另一个重要的个性,则是为官刚正,铁面无私。他有个外甥在他的辖区内任知府,由于贻误军机,被他下令处斩,无论谁求情都不行。外甥死后,他撰写挽联一副:“定论盖棺,总系才名害马谡;灭亲执法,自挥老泪哭羊昙。”虽然老泪纵横,但法不容情,也是没办法。
  “雪帅”还把李鸿章的侄儿给斩了。话说合肥出了个李中堂,同乡亲友莫不觉得脸上有光。其中就有李鸿章的一个堂侄儿叫李秋升跑到安庆,横行霸道,抢男霸女。地方官畏惧李家的权势,不敢过问。百姓敢怒不敢言,正好彭玉麟路过,听闻大名,就有大胆的百姓冲上来拦马喊冤。彭玉麟下得马来,经过细致调查,掌握足够证据,把李秋升抓来审讯,李秋升藐视彭玉麟不敢把他怎样而供认不讳。彭玉麟断然下令:“此人不除,安庆难安宁。”这时,李鸿章的堂弟李奎赶来求情,纵有李鸿章这张王牌,也未能使彭玉麟网开一面。 事后,雪帅致书李鸿章,只是轻描淡写:“令侄坏公家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矣。”李鸿章有苦难言,不仅不能翻脸,还只好回信致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晚清名臣彭玉麟_晚清_名将_彭玉麟,作者:陈婷婷,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40届书画赛事
作文赛事

相关内容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