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现状大盘点:从痞子蔡到玄幻小说
- 作者: 张文亮
- 来源: 品读时刻
- 点击: 40822
时间: 2016-07-30
1998年3月至5月间,台湾一所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的博士蔡智恒在BBS上用“痞子蔡”的网名连载了一部长达34节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原本只为满足个人写作欲望的练笔之作,却一再被转载,竟然风靡了整个华语文坛,“网络文学”这个概念也随之声名鹊起。
转眼十余年过去了,这种通过网络媒介自由表达形成的文学存在方式一路迅猛成长,备受瞩目,却也备受争议。网络文学的现状如何,未来何在?堪称国内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网络文学盛会“首届网络小说创作大赛”,近日在京揭晓,19部佳作分享了52万元大奖,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又再次触动人们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深层思考。
文坛已三分天下
这个由中国文联、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携手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大赛真是盛况空前:15家承办网站共收到4万多部参赛小说,符合参赛条件的10777部,总字数超过12亿,作品总浏览量突破31亿人次,单部作品最高浏览量更是超过1270万人次。“只有在现今网络文明时代才能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网络文学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可见一斑!”长期关注网络文学发展的专家马季赞叹道,网络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给了文学一片新的天空,一大批潜在的“文学人口”在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的过程中锻炼了文笔,张扬了个性,提高了欣赏水平。特别是近年来个人博客的成熟和壮大,更是掀起了一场全民写作运动,“人人都是文学家”不再只是一个平民梦想!
“网络介入后,文学写作就不是创作者一个人的事了,而变成一种集体智慧的凝聚。”《人民文学》原副主编、著名作家肖复兴说,网络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作品传播、共享的便捷平台,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化书写方式。我这边随时随地发表修改,你那就能即时即刻跟帖评论,这种浪涛相击水花四溅般直接而真情毕露的互动,形成了读写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走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新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是小众实验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喜欢用“星星之火正成燎原之势”来描绘其发展态势。文学评论家白烨更断言,当代文坛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纯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大众文学和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已三分天下,文学批评也开始向以职业批评家、高等院校为阵营的学院批评,以媒体为主角的媒体批评和以网络作者尤其是博客文章为主干的网络批评共存共建的趋势发展。三足鼎立的基本态势已是事实,尤其以网络文学为中坚的新媒体文学最强。
马季进一步指出:“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已经由文学本身延伸到更加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的阅读率为24.5%,其中约有2.8%的人已经抛弃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只阅读电子媒介。在网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仅全国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就突破百万。网络文学在线阅读的收费模式已经初步建成,作品的影视、舞台剧和游戏改编案例频现,“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这样一条蕴含巨大能量的文化产业链正在形成。网络文学的发展,使我国民众对文学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毫不逊于其他艺术门类,受众人群的广泛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上世纪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