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资讯

道歉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 作者: 网络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9753

时间: 2016-11-22

  

 
  走路时不小心撞了行人,说一句无心的话无意伤了朋友,心烦时对家人发火……这些情形下说一声“对不起”,或许能够及时消除芥蒂。然而,有的人即便道了歉,对方也难以接受,因为他只是敷衍了事,一点都不走心,甚至还责备受害方,“不都和你说了‘对不起’吗,还想怎样!”
  “道歉”为何沦为“场面话”?很多人内心认为,道歉就会低人一等,面子就会被踩在地上。这也应了中国那句俗话:“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所以大多数人不在乎是否真是自己做错了,更在意自己的面子。于是很多道歉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从心理需求分析,一个真正的道歉离不开双方的共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施害者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确实给人带来不便或伤害。二是伤害是有限的,能够被接受的,且不触犯法律。三是受害方愿意达成谅解。“看似简单的道歉过程,其实涉及到双方深刻的伦理道德基础,如果有一方不认可,道歉都是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心理科学研究现状》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指出,在伤害发生时,施害者和受害者都受到了心理威胁。一方面,受害方感到主权大打折扣,权利被侵犯了;另一方面,施害方觉得自身道德认同受到了威胁,即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感到内疚、惭愧。此时,一个真诚的道歉和一个补偿的行为,才能降低双方内心的不适,获得心理满足。
  道歉是一门学问,不仅仅是一句“对不起”,它是弥消矛盾、增进和谐的“黏合剂”,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尺杆”。历史上,孔子曾为“眼见为虚”向弟子致歉;几年前,丰田总裁曾为汽车召回事件向全世界道歉;我们也共同见证过,德国总理勃兰特为二战的罪行公开一跪的诚意和悔恨。美国心理学家盖瑞·查普曼曾说:“在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里,有一种东西是你必须付出的,而且需要勇气和真诚才能实现,它就是道歉。”
  学会正确的道歉很必要,张侃认为,正确的道歉要有一个诚恳的认错态度,首先要承认自己的过错,交代缘由,说明自己属于无心之过,语言要缓和。但道歉时也不要过于低声下气,关键是态度要真诚。
  时机要选好。道歉太早别人会认为你过于敷衍和草率,过晚会让人认为你是事后追悔莫及。研究“道歉心理学”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森瑟·菲朗兹博士认为,最佳的道歉时机是意识到失误后的48小时内,错过后,最好不要“旧事重提”。
  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轻微的事件寻求对方谅解,但若是给对方造成一定侵害或损失,除了口头表达歉意,还应主动提出补偿或解决方法,适当的善后工作才能获得对方真正的谅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道歉,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40届书画赛事
作文赛事

相关内容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