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资讯

影视剧选角不能唯流量论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 点击: 34770

时间: 2021-04-02

  演技堪忧却能当主角?不少流量明星加盟的影视剧口碑、收视双双“扑街”,是市场更趋理性的佐证。流量本身并不是问题,但流量不应成为唯一标准。随着观众审美更加“在线”,不顾质量、只看流量的套路只会走向穷途末路。

  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经常冲上微博热搜,引领一波又一波的热议。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刘家成认为,影视创作不能低估年轻观众的欣赏水平,盲目选择与角色不适配的流量明星。

  刘家成认为,影视剧的文化属性不能丢,只要赚钱就行的观念不能长远,影视创作不能低估年轻观众的欣赏水平,盲目选择与角色不适配的流量明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不用刻意迎合”,直言有了真情实感自然会被接受,好剧的成功离不开用心、用情、用功和深挖细节。

  此外,关于“影视剧选角不能唯流量论”,影视评论人谭飞指出,失败的任用“流量明星”的影视剧案例,已经足以说明——观众不是傻子,观众是有诉求和鉴赏。慎重任用,不低估年轻观众的欣赏水平,认真评估市场诉求,是相关从业者今后要考量的事情。

  热度和流量,可以产生传播效果和价值。网络流量背后,是人们的注意力,渗透着人们在获取信息过程中付诸的关注程度和情感投入。

  但也应该清醒地知道:流量热度背后,到底是对潜心创作的由衷掌声,还是盲目的从众随众?在持续传播中,大众对这些话题的关注,到底是断崖下降,还是梯级上升、常谈常新?在薪火相传的文化长河中,那些占据网络热搜榜单的焦点,到底“制造”了急功近利、昙花一现的“流量”,还是留下了真正值得沉淀回味的艺术精品?

  真正的热度,是跬步积累后,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至千里、成江海”,是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中凝结出的审美共识。它永久存续于大众心中的艺术榜单上。这种姿态绝不是讨好、迎合,而是致力于引领美好风尚,带给人们新的艺术体验、心灵启迪。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40届书画赛事
作文赛事

相关内容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