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资讯

无障碍旅游,残疾人的“诗和远方”

  • 作者: 孟姣燕 颜石敦
  • 来源: 湖南日报
  • 点击: 26675

时间: 2021-05-2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孟姣燕 颜石敦 编辑:宗世杰

  残疾人向往同样的“诗和远方”。

  10月26日,“全国首家无障碍山岳型旅游景区”授牌湖南莽山五指峰景区。乘坐着轮椅的肢残游客,登顶海拔1600多米的莽山五指峰之巅,第一次感受“会当凌绝顶”,兴奋的呐喊声划破天际。

  全程无障碍游莽山,看似小事,背后彰显的是人本的回归,是湖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的体现。国内业界更是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山岳旅游创新发展的一次革命。

  传统山岳景区路难走、山难爬,行动不便的游客望山兴叹。对于肢残人来说,更是登山如登天。不少肢残游客感叹,过去依靠“人工抬”的登山方式,令人心情沉重。如今,在索道、电梯、提升机、游步道、轮椅专用道等辅助下,登顶莽山五指峰,全程不用下轮椅,如履平地,触摸奇峰怪石的同时,内心升腾的是一份尊严,是融入社会、共享文明的共鸣。

  山高峰险,又涉及生态红线,山岳型旅游景区无障碍建设难度大、投入高。在莽山五指峰景区之前,我国乃至全球没有山岳景区无障碍旅游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对企业来说,克服困难、担当建设无障碍景区,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是企业做大做强,增人气、拓客源的内在发展需求。

  数据显示,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有近2500万肢残人,还有2.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庞大的消费需求,蕴藏着无障碍旅游的市场空间。莽山五指峰景区紧紧把握市场规律,抓住细分消费市场,树立无障碍核心品牌,为山岳景区无障碍旅游打造了一个“样板”,也是湖南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值得点赞。

  放眼全国,无障碍旅游刚刚起步。残疾人能够说走就走、爬山涉水,需要各界共同努力。企业着手游客需求变化,与时俱进保障服务、创新产品;政府要给予引导帮助,激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旅部门、协会应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发力。无障碍旅游环境建设,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期待无障碍旅游成为一种常态。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孟姣燕 颜石敦,来源:湖南日报,来源地址:)

40届书画赛事
作文赛事

相关内容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