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警惕这些常见疾病
暴雨洪涝灾害后易发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洪灾往往会造成生活污水倒灌,垃圾堆放处、厕所被淹没,从而导致肠道病原体大量存在于外环境中,加之洪水可能破坏居民的饮水设施,造成水污染。居民使用被污染的水清洗蔬菜、水果、肉类等,又会造成食物污染。这些都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洪涝灾害后,警惕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
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个人防护要做好
做好卫生防疫,不喝生水,注意环境卫生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该做到不喝生水,注意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
洪涝灾害要警惕虫媒,预防血吸虫病
洪涝灾害发生后,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做好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水灾期间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溃烂
灾区群众应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工作,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预防皮肤溃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