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解题,实干、奋进。在1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的话语掷地有声:“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战略思维,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年轻人是团队的新鲜血液,他们头脑转得快,点子想得多,不仅能活跃气氛,还为解决难题提供了新看法、新思路。”一位航天前辈的感慨,令笔者印象深刻。正是出于这种惜才、爱才之情,许多资深科技工作者甘当绿叶,用心呵护“苗子”,坚定托举“潜力股”,助力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崭露头角、发光发热。
人们靠什么了解宇宙?除了看得见的光,还有神秘的中微子。它们几乎不与物质发生反应,可以从致密的天体环境当中逃离出来,是研究极端宇宙的利器。
日前,第十四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汇聚强大动能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基础教育分论坛首场圆桌对话环节由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内容总监商亮主持,对话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李迅、北京市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长明建平、北京一零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四位嘉宾围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涵养科学精神等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阳光明媚、树枝摇曳,珊瑚石搭建的二层小楼内,电脑、沙发、书桌,一应俱全,木质仿古书架上摆放着4000多册图书。这是笔者日前在广西涠洲岛上见到的海岛智慧书房。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像涠洲岛海岛智慧书房这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全国已经超过3.35万个。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等多部门发布文件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文件内容涉及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教学评价改革、专业教师培养等方面。文件明确,浙江将逐步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理工类硕士学位科学教师。
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将美育素养有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学校将美育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中小学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全员艺术素质测评。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寒假将至,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工作。该通知明确提出各地要健全校外培训执法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开展执法。对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进行排查,严防严查隐匿在酒店、咖啡厅、居民楼等场所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强化对重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用好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令营”等名义进行变相违规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普及面逐渐扩大。2023年12月2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等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成为未成年人生活成长中难以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