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即养护心脏,使之心神安宁、血脉畅通。但每个人的体质、年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都不尽相同,因此养心之道也应因人而异,各有其法。以下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养心养生之道。
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我们正式步入了夏季。在这个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阳气渐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但同时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心火旺盛、气虚等。因此,立夏时节养心护气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立夏时节,我们应该如何通过饮食来养心护气呢?
近日,南京大学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具有眼动追踪功能的隐形眼镜,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有望应用于康复助残、医学诊疗、心理学研究等领域。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赵玉清博士介绍,小满之后,由于天气逐渐闷热潮湿,人容易出现头昏沉如裹、胸闷、嗜睡、身体困重、肢体倦怠以及皮肤湿疹、瘙痒等表现。同时,湿邪最易损伤脾胃,进而导致脘腹痞闷、纳差、口苦口黏、多汗但汗出热不解等不适。
与其他人群相比,学龄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有其独特之处。学龄儿童是指从 6 岁到不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在这期间他们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其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和幸福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人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安排,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4年“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
利用一款软件加一个麦克风,医生只需按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问诊,系统就能精准抓取和理解医患对话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医生在电脑上自动生成门诊电子病历,提升诊疗效率。
今年5月12日至18日是全民营养周,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奶及奶制品对健康有显著益处,但很多人因一喝奶就腹胀、腹痛、腹泻而对奶类望而却步。专家提示,科学饮奶可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保证身体获得充足营养。
过去,一些孩子长期存在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书写或计算容易粗心、阅读慢等问题,总被归结为“顽皮好动”,认为“大了就好了”。而近年来,这类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概括为“学习困难”,很多儿童专科医院专门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往往“一号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