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好粮、管好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新季小麦上市以来,市场购销活跃,加工企业开库收粮,储备企业有序轮入,市场比较平稳,优粮优价特征明显。
多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打造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推广实用技术,努力实现林果“稳产、丰产、早结果、早见效、高质量”目标。
从河北巨鹿“一村一品”的生动实践,到河南内黄特色产业描绘的富美乡村;从山东“齐鲁粮仓”的科技丰产,到新疆和硕葡萄架下的稳岗就业……华夏大地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正蓬勃兴起,成为激活乡土、富裕农民的新引擎。
当前,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三夏”全国将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压茬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机械化作业。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收割机在麦田穿梭往返、“云平台”实现作业需求与农机分布精准匹配……从播种到收割,从田间管理到粮食烘干,搭载先进技术的各式农机具智能、高效、精准,为 “三夏” 生产注入不少“科技范儿”。
夏收顺利,离不开智能收割机帮忙。记者在河南省南阳邓州市腰店镇看到,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里麦浪阵阵,机声隆隆。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一字排开,在麦田中“过招”,比拼机收减损水平。这场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标志着当地小麦迎来大面积机收。
茶园于青山之间绵延舒展、杜鹃花从碎石与矿坑中破土而出、黄精苗在密林深处悄然孕育……近年来,湖北崇阳立足山区丰富的资源优势,精准发力特色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为乡村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春耕生产进入大忙时节。走进田间地头,只见平移式喷灌机、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一众黑科技产品“大展身手”,“新农机+新技术”赋能春耕,让人眼前一亮。
在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4月20日对外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预测,伴随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加速提升,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实现量质全方位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我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本方案。
2025年1至3月,农业农村部开展了今年第一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抽检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4大类7526个样品,涉及102个品种和131项参数,合格率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