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点:鬼脸斑病果是在果实平面上引起圆形水渍状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环斑。而溃疡病果实的病斑是果实染病可见果面隆起的白色圆点,每一个圆斑中央有一个微小的浅褐色木栓化凸起,成为“鸟眼斑”,几个鸟眼斑连在一起在果面形成病区凸起状,有针眼像蚊子叮咬后的疱状感。
近几年很多朋友在自己葡萄园里发现一种果实腐烂的情况——既像炭疽病又像白腐,于是干脆打药时同时使用防治炭疽病或白腐病的药剂,但他们发现不但没有防治效果,照样造成果实的腐烂,而且增加了成本、威胁食品安全(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究竟这是葡萄的什么问题呢?据调查,这是最近几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病害的葡萄酸腐病。
这是番茄猝倒病。对冬春茬番茄来说,无论在苗床上,还是定植以后,如果棚内温度低、湿度大、光照不足,则幼苗长势弱,易发病。防治方法:一是种子要采用温汤浸种(浸种水温50~55℃,注意朝一个方向不停搅拌10~15分钟)或药剂拌种。
这是黄瓜炭疽病。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护地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发病重。防治采用50~55℃温水烫种10~15分钟,以杀灭种子上病原菌。使用腐熟有机肥,采用生态调控法控制好棚室温湿度,特别是不要长时间使棚内湿度处于饱和状态。应急防治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600倍液喷雾防治。
西葫芦裂果有4种可能。一是开花结果期温度偏高,引起花器异常导致裂瓜。二是幼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机械伤害(包括虫害)产生伤口时,常在伤口处产生开裂。三是西葫芦缺硼钙时,果实易发生纵裂,也可造成幼果开裂。四是遇有前三种情况后,若久旱突浇水或下雨,会加剧裂瓜的形成。因此,管理上要把开花结瓜期温度调控在22~25℃,不要超过32℃。要合理浇水,防止长期干旱。增施有机肥或有机生物肥,不偏施氮肥。搞好病虫防治,并在结瓜期叶面喷施硼钙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营养状况、密度、温度、水分和光照不当所致。辣椒根系对氧气苛求,适宜长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的土壤上,要求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营养,特别是磷钾和硼钙元素不能少,氮肥还不能超标,以便形成长柱花。栽植密度每亩不宜超过4000穴(8000株)。
坐果时温度低、供水不均,花芽分化时温度低,激素处理不当等都可引起裂果。因此,水分供应要均衡,忌忽干忽涝,加强花芽分化期温度管理。2~6叶期是茄子花芽分化期,温度太低会影响花芽分化,因此,温度最好白天控制在27℃~30℃、夜间18℃~20℃,可使幼苗生长旺盛。如果夜间温度长期低于12℃,花芽分化就会出现异常。此外,还应正确使用激素,按标准浓度使用,浓度过高不要蘸花。
桃蚜!从春到秋都有发生。一旦暴发,世代重叠,往往是几天一遍药,但不几天又是一树蚜虫,由于在桃树上连续多年重复使用10%吡虫啉这一原本高效、安全、低成本的主导产品,很少有人使用其他可以替代的农药品种,致使桃蚜对该药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十分难治!
小麦田里出现小麦发黄、烂根的现象,尤其是在低洼区域更为严重。农民心急如焚,到处询问原由。小麦发黄、连片死掉,究竟是为什么?下面咱就详细说说!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以便后期小麦能更好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