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与培训: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等方式,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近期,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奋战120天夺取夏收粮油丰收行动,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从“雨水”至“夏至”集中开展生产指导、单产提升、防灾减灾、病虫防控等工作,力争夏粮丰产丰收,为全年粮油生产夯实基础。
过去,农民剧团多在村里演出,城里剧团“送戏下乡”是常态;如今,越来越多乡土文艺团体有机会进城演出,乡村小剧团登上城市大舞台,受到观众欢迎。近年来,随着各地积极探索文化惠民新模式,提供政策支持、组织专业培训、举办各类活动,“送戏下乡”之外,也有了“送戏进城”,“送文化”逐步成为“种文化”。城乡间的文化互动,不仅激发了乡村活力,也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让文化惠民政策更贴近百姓需求。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获悉,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将实施“1239”行动,落细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重点任务,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释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信号。
那么,何为乡村博物馆?标准该如何界定?过去业界对乡村博物馆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和界定标准。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反复研究修改了十多次,于2022年4月出台了《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首次提出“乡村博物馆”定义:乡村博物馆是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其中明确规定乡村博物馆的展览面积应不少于100平方米,藏品数量应不少于50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