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立足年度任务、着眼长远目标,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极具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细化部署,再次释放出中央重农强农富农的强烈信号。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
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立足国情农情,对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多维度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
在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为实现乡村绿色振兴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这反映了中央对乡村价值的更加全面科学深刻的认识。乡村振兴是多维度的,而不是单向度的,它不止是在经济建设层面要振兴,在农村社会、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要振兴。
纵观国内外各个地区乡村的发展史,很容易发现“先污染后治理”这一发展模式引发的后果是令人类无法承受的。为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能盲目的发展,应当在坚持生态发展的大前提下进行,生态文明对于乡村振兴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战略集中体现了习总书记的三农思想,是新时代三农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的再提升、发展策略和实施路径的再拓展、提振三农发展动能的再升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要坚定不移投身全县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提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际工作成效。要自觉在攻坚克难中担当尽责,在深入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打响乡村振兴战略,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冲在前、挑重担,高质量完成急难险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