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北京欢乐谷首个以“青花瓷”为主题的国潮文化节盛大启幕。聚焦“潮·中国”概念,北京欢乐谷以“中国万物皆可潮”作为节庆宣言,围绕“潮服、潮趣、潮品、潮玩、潮乐、潮秀、潮漫”等具有中国特色、引领潮流时尚的国潮文化主题,创新打造“演艺赏青花、打卡观青花、美食品青花、弄潮穿青花”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带领广大游客沉浸式玩转“国潮”,创造“新潮”。
春暖花开,“新春战袍”马面裙热度不减,频频亮相。如今,包括马面裙在内的新中式服饰不但在景区频频亮相,还逐渐成为日常穿搭。事实上,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国货“潮品”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人们为何热衷于新中式风格?“国潮”究竟是什么?是谁在推动“国潮”?“国潮”兴起又意味着什么?外媒纷纷聚焦“国潮”,探寻这一趋势的意义。
从书籍装帧、插画艺术,到家居染织、壁纸纹样,再到金属工艺、陶瓷装饰、建筑设计等领域,设计之美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特展中,来自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及藏家的近200件展品,展现了1851年至1930年间设计史的发展历程,诠释着独具创造力的艺术风潮和设计风尚。
前些时候,丹麦汉学家易德波博士来扬州故地重游,听曲访友。少堂书场和芍药园子曲艺社为她举办了扬州评话专场,热闹得很。特别是少堂书场,姜庆玲团长为远道而来的老朋友奉上了保留经典节目《三国》。耳熟能详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暗藏玄机的对白、壮怀激越的情绪……所有这一切,让丹麦老太太沉浸其中,感慨万千,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研究扬州评话的好时光。
细纹刻纸是在浙江省乐清市当地流传的一种传统艺术,反映了浙南沿海和瓯江流域的民间风俗。乐清细纹刻纸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各种图案纹样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一幅细纹刻纸作品需要经过画稿设计、样张精刻、用纸装订、按图刻花等工序,通常要一周以上方能完成。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七集,围绕“文化建设” 展开,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的各类典故,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文化传承工作的发扬者和推动者,党员干部要认真解读、仔细研究本集节目,从中读懂“文化传承”密码,坚持“推动文明、发展文化、弘扬传统”,汇聚起文化传承工作的磅礴力量。
技术革新、载体更新、话题创新,文化出海涌现出多种新载体。网文风靡海外——阅文集团走出国门,在“狮城”新加坡举行全球华语IP盛典;网游备受热捧——米哈游热门游戏《原神》,让全世界粉丝爱上中国年;网剧让人痴迷——B站力推“国创”出海,携手海外机构掀起热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为更好实现我国今年乃至更长期的目标任务建言献策。对此,央广网策划推出《央广时评·真抓实干》系列评论,聚焦重点议题,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冰城哈尔滨看松花江上升起的热气球,到广东江门吃一份《狂飙》同款猪脚面,来贵州榕江打卡“村超”,前往上海跟着《繁花》的脚步一起citywalk……这些“网红城市”给予游客以更新潮的旅游体验,也让大家看到一座城市的蓬勃生命力。“网红城市”究竟是如何红起来的?游客在其中的体验如何?这些城市如何将“流量红利”转化为长久的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