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各种文旅“成绩单”相继出炉。报道显示,春节假期,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多点开花,同比均大幅增长,并超2019年同期水平;国内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境外景区门票订单较2019年增长超130%。
工作日晚上7点,北京一家商场地下一层某个清静的角落,挤满了刚刚下班的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他们正在奔赴“非遗夜校”——据《中国青年报》2月5日报道,流行于年轻人间的“夜校热”仍在持续。
日前发布的2024年“一号文件”中提到,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继2023年明确指出“要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之后,这是“一号文件”首次提到“村BA”、村超、村晚。
今年过春节,除了此前流行的找“搭子”旅行过年外,越来越多年轻人更希望寻回春节的仪式感:有人拿出熬夜做PPT的劲头,只为张罗一台“家庭春晚”;有人提前组织全家春节大合影;更有人备好了漂亮的新春汉服,并写好了专属于年轻一代的率性春联……在此转变下,长辈们自然乐得轻松,他们欢喜地发现自家“大孩子”虽然成熟了,却依然青春有活力,保持着对传统年俗的热爱。
岁末年初之际,以哈尔滨为代表的各地文旅部门纷纷掀起了争取线上流量和线下游客的“内卷”热潮,产生了一波又一波联动效应,为2024年的旅游市场带来了“开门红”。新春将至,随着春节假期临近,游客的出游热情持续高涨,各地文旅部门早已摩拳擦掌,开启“宠客”模式,因地制宜推出别出心裁的新春文旅活动,为新春出游带来新鲜玩法和多样选择。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中国古人以谷子一熟为一“年”,谷物的播种与收获周期也成为人们生活的节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岁末,又逢冬去春来,在欢庆丰收年成的同时,也迎来新一轮播种和收获。人们为此敬天祭祖、祈福纳祥、宴饮游娱、辞旧迎新,形成一系列隆重喜庆的民俗活动。
临近春节,“过年怎么玩”已经成为不少人计划表中一个充满期待的问题。腊八节当天,文化和旅游部启动“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包含7大板块25项主体活动,涵盖惠民文艺演出、公共服务活动、非遗体验展示、旅游休闲消费、冰雪研学旅游、文博展览展出、国际国内互动等多个领域,为人们喜庆过年、快乐出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当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金面具和竖披发青铜人像在上海博物馆东馆特展厅内开箱,移入展柜。坐落于黄浦江东岸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将于2月2日启用,开幕展览“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将对公众开放。
当日,作为重庆历史文化名片的铜梁龙舞来到哈尔滨伏尔加庄园,展现非遗文化魅力。据悉,此次活动从重庆铜梁开始,途经汉中、西安、洛阳、太原、邯郸、天津、长春、沈阳,最后到达哈尔滨,沿途为游客展示铜梁龙舞,共迎龙年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