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中国物价涨幅持续低位运行,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如何看待中国物价运行态势?中国经济真的陷入通缩了吗?
3月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议提出,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让这项工作更多惠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投入近400亿元,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重大项目,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速,校舍面积、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率显著提高。中央财政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由年生均650元提高到720元,初中由850元提高到940元,支持学校更好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人工智能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市场、社会结构和伦理法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社会需要平衡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政策法规、伦理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确保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人类社会。
2月29日,奇安信集团对外发布《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暴增3000%,基于AI的钓鱼邮件增长了1000%;已有多个有国家背景的APT组织利用AI实施了十余起网络攻击事件。人工智能技术的恶意使用将快速增长,在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军事安全等方面构成严重威胁。
主题为“加快AI手机生态标准建设、打造通信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专题座谈日前在深圳OPPO总部举行,公司代表和业内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将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今年的大会超越了传统上对移动互联和数字技术的关注,更注重跨行业技术整合的展示以及对行业愿景的展望。
人工智能(AI)热度“风向标”英伟达市值持续攀升、多家国际大型科技企业加大芯片和AI应用研发布局、政府部门召集AI行业前沿专家协助监管……近期人工智能热度持续升温,引发了各界关注。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了一场以“AI赋能产业焕新”为主题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议,人工智能的发展被纳入产业转型的核心战略规划,“AI+专项行动”成为企业构建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至整体解决方案的关键实践。这一动向不仅昭示了人工智能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也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