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子女多的家庭,更容易出现不赡养老人的问题?
- 作者: 说爱
- 来源: 百家号
- 点击: 73450
时间: 2021-12-24
养儿真的防老吗?养儿防老这种观念,仍旧在人们思想里根深蒂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家庭中尤为突出。这种思维方式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是人们长期以来的一种习俗。
在一些较为贫穷的地区,人们的生育观念很是落后,他们不讲究优生优育,而是只注重数量,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园丁兴旺”就是一种福报。在这些地区,有很多的孩子并不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些老人们会说“生一堆孩子总会有人有出息,总会有人去养自己。”但是在长大之后,子女们也并不能够如父母所愿去孝顺,赡养他们。一来是没有经济能力,二来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
反观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少生或者不生,他们更加注意高质量的生活。对比两种生育观,我们发现其实都有些过于极端化,说不上谁对,也说不上谁错,似乎都有他自己的理由。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令人伤感气愤,又让人觉得无奈。一位83岁的老人有三儿两女却被迫上街乞讨,然而不幸的是她冻死在了一个冬天的街道口。
显然养儿防老这个说法有时候有些令人伤感,说起来更是那么沧桑无力。那些父母状告儿女不尽赡养任务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
有些时候那些子女多的家庭,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和睦,也并不能够发挥到人多力量大的作用。
在我们的传统思维里会觉得子女多了会共同承担两位老人的赡养义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反倒是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更能够尽赡养义务。
养儿防老,为什么子女多的家庭更容易出现不赡养老人的问题?
群体的暗示效应
那些子女多的家庭意味着他们的群体也就越大,这些子女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群体。
个体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假如一些子女群体,一开始对于父母的态度是恶劣的,那么其他的子女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这种群体的暗示,他们会不自觉也如其他人这样。
当每个人都不去赡养老人的时候,作为群体里的儿女,谁都不会轻易地站出来。
攀比心理的作祟
子女多的家庭里,更容易出现一种竞争行为,这涵盖于利益问题。
大多数的子女会出现一种攀比的心理,他们会想方设法将父母的问题推脱,但是在利益问题上,他们又总会各自去争夺。
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当所有人都以自己的私欲为要点,那么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去赡养老人。
家庭矛盾得更复杂
一些子女多的家庭,本身的物质基础较差,所以在家庭矛盾问题上很严重。许多的子女会将各自之间的矛盾加上消极情绪的压力,施加到父母身上。
有时候越是子女多的家庭,父母很难做到公平,所以就更容易引发这种矛盾。
我们作为子女应当尽赡养老人的责任,要无条件地去尊重和接纳老人。作为父母,也要学会去权衡子女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每个人都能够心理平衡,这样才能够和睦相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