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问题是如何盯上我们的孩子的
幼小的孩童不会自杀,也没有能力完成自杀——这是我们的偏见。根据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的数据,10~19岁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死因统计中,自杀排在第4位,占比6.2%。当然,统计的只是已报告的案例。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近些年,多起青少年自杀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而一些孩子为世界留下的最后的只言片语,折射出他们鲜为人知的内心苦痛与纠葛。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那么脆弱,甚至有的孩子会有抑郁倾向?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为何会叛逆,不爱和家长交流沟通?
青少年自伤: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没有察觉的方式伤害自己!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简称 NSSI)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各国家调查数据不同,约为 8%-25%。NSSI 的动机主要包括减轻心理痛苦,自我惩罚,缓解社交困难带来的压力,效仿同伴等,所有的自伤行为均不是以结束生命为目的。许多青少年在成年以后会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而自行停止。
以前成绩门门优秀,现在却突然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曾经对父母无话不谈,现在却总把父母拒之门外;乖巧听话的孩子,手腕上却突然多了几道伤痕……
青少年心里健康问题的“解药”,需我们共同努力
儿童抑郁症通常在 10 岁以后会显现出来。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未来、长期更严重的抑郁症发作的风险。儿童期和青春期未得到治疗的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风险的上升。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发展趋势,咨询青少年抑郁方面问题的家长数量明显增多。青少年情绪不稳较为常见,自残甚至自杀悲剧时有出现。
孩子可以感受得到自己的情绪,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在遇到这类困惑时,更好的处理和缓解情绪,与自己、与外界合解。